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52篇
  免费   17653篇
  国内免费   9490篇
耳鼻咽喉   1590篇
儿科学   2679篇
妇产科学   937篇
基础医学   10724篇
口腔科学   3242篇
临床医学   20621篇
内科学   15230篇
皮肤病学   2038篇
神经病学   4127篇
特种医学   6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5166篇
综合类   46304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9430篇
眼科学   2241篇
药学   20763篇
  219篇
中国医学   16084篇
肿瘤学   8284篇
  2024年   344篇
  2023年   2019篇
  2022年   5159篇
  2021年   6713篇
  2020年   6060篇
  2019年   3500篇
  2018年   3767篇
  2017年   4900篇
  2016年   3790篇
  2015年   6846篇
  2014年   9166篇
  2013年   10848篇
  2012年   15386篇
  2011年   16358篇
  2010年   14726篇
  2009年   13176篇
  2008年   13421篇
  2007年   12915篇
  2006年   11617篇
  2005年   9201篇
  2004年   6641篇
  2003年   5400篇
  2002年   4088篇
  2001年   3765篇
  2000年   2767篇
  1999年   1074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9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ICU护士执行身体约束缩减行动的障碍因素,为制定身体约束标准化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理论域框架(TDF)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照TDF的相关领域对转录后的资料进行归类,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CU护士对身体约束缩减行动理解存在偏差、对约束替代措施内容的不熟悉是其执行身体约束缩减行动的障碍因素之一;身体约束缩减方案评估工具、决策流程的不规范对缩减约束行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环境因素的限制及对缩减约束结果的担忧,使ICU护士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执行;科室缺乏支持缩减约束的组织氛围,难以引起护士对执行约束缩减行动的重视,进而削减执行的动力。结合理论域框架将上述因素分别归属为知识、自我效能、环境背景和资源、社会影响、行为规范5个领域。结论:知识、自我效能、环境背景和资源、社会影响及行为规范为ICU护士执行身体约束缩减行动的障碍因素。科室要在明确障碍因素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层对执行缩减约束的重视和支持。制定缩减约束评估决策规范化流程以及培训方案,倡导团队协作,创造支持身体约束缩减行动的组织氛围,坚定ICU护士执行缩减约束的信心,促进身体约束缩减行动的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4.
5.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为30~100 nm的圆盘囊泡,其内包含许多组分,诸如复杂RNA和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巨噬细胞,通过对肿瘤生长、免疫逃逸、侵袭和转移、耐药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肿瘤进程。外泌体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招募、极化及抗肿瘤免疫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同时,TAMs以外泌体为媒介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构成了外泌体、TAMs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通路。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阐明肿瘤细胞与TAMs之间,以外泌体为“桥梁”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以及靶向肿瘤细胞和TAMs来源的外泌体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可造成显著影响,但其因病因不明,临床尚未形成治疗共识。近年来基于患者医学影像进行仿真建模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及其病因研究中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应用。本文即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病因研究、现有局限等角度对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及创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激光治疗组,每组10例。术前均对2组患者术区进行拍照存像、消毒、擦干,局部均匀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以无菌薄膜封闭保护60 min,擦去乳膏后再次消毒术区。术中使用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患者瘢痕部位进行扫描,根据患者增生性瘢痕厚度选定合适的机器参数,维持机器频率300 Hz及密度5%,在20~30 J调整能量参数的大小,时间间隔1 s,保证点阵矩形完全覆盖增生瘢痕,允许2次激光形成的热损伤矩阵之间存在25%面积的重叠。术后即刻冷敷创面60 min,冷敷结束至术后1周,单纯激光治疗组不外用任何药物,联合治疗组术区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3次/d。术后3 d治疗部位不碰水,若出现感染情况,可以加用抗生素软膏,点状损伤创面外痂皮未掉落完全时禁止擦洗创面,禁止直接剥除痂皮,禁止术区涂抹化妆品等,避免接受阳光直射。于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进行第2次激光治疗,以2次CO2点阵激光治疗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后间隔2个月待术区稳定后行疗效判断,计算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与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者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瘢痕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90%(9/1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49)。(2)对2组VSS评分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疼痛、瘙痒、柔软度及厚度评分的组内及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VSS评分中色泽评分分别为(1.9±0.7)、(1.9±0.1)、(1.8±1.0)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9±0.7)、(2.8±0.6)、(1.9±0.7)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143,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3,P=0.018)。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VSS评分中血管分布评分分别为(1.8±1.0)、(1.7±0.7)、(1.5±1.0)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6±0.5)、(2.5±0.5)、(1.7±0.8)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03,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38,P=0.129)。(3)对2组POSAS评分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厚度、粗糙度、柔软度和表面积评分的组内及组间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POSAS评分中色泽评分分别为(4.9±2.6)、(4.1±0.8)、(3.5±2.0)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6±1.1)、(6.8±1.4)、(5.4±1.8)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509,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73,P=0.008)。治疗前、第1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及第2次激光治疗后2个月,单纯激光治疗组POSAS评分中血管分布评分分别为(4.4±2.1)、(3.9±0.9)、(3.5±1.6)分,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3±1.1)、(5.7±2.0)、(4.5±1.6)分,2组在不同时相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118,P<0.05),2组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744,P=0.028)。 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及单独使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均效果明确,但联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瘢痕组织血管分布和减少局部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